《科学管理研究》
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发布的消息,该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研究组在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演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展出根据社会-生态系统要素相互作用变化识别系统演变阶段的方法,揭示近千年来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变阶段及效应。
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是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稳态转换是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巨大、突然和持续的变化,是理解社会-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视角;识别长时间尺度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变阶段、驱动因素和效应对未来的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整合统计调查数据、历史时期重建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该研究分析了黄土高原近千年来人口、耕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等要素的关系变化,将其社会-生态系统演变划分为5个阶段:“耕种快速扩张”(1100年代至1750年代)、“耕种持续扩张”(1760年代至1950年代)、“农田工程以增加粮食生产”(1960年代至1970年代)、“从粮食生产向生态保护转型”(1980年代至1990年代)、“植被恢复以保护生态环境”(2000年代至今)。
研究建立了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状态与政策、气候、社会经济等驱动因素和本地粮食生产、黄河输沙量、径流量、三角洲面积、下游自然决堤次数等本地与溢出效应的经验联系,发现前三个阶段对粮食生产的追求,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壤侵蚀、对黄河下游和三角洲产生了影响,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减少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黄河泥沙。
黄土高原案例分析表明,社会-生态系统管理从系统与综合的角度,实现从追求单一目标到考虑要素相互作用,从关注局地到关注跨区域影响的转型,这对社会-生态系统的长期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钟科
流程编辑:u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