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研究》
10月20日-22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汽车安全与召回技术论坛在重庆举行。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重点的时代,汽车安全的关注点也发生很大变化,本届论坛就以智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安全与技术创新为主题,不仅关注传统车辆安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也成为业内外讨论的焦点。
借助新概念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
“二次电池的发展离不开对其安全性的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安全性,我们所做的就不是二次电池,而是不定时炸弹。”正如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吴锋所言,动力电池的安全仍是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重点。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天津消防研究所火灾物证鉴定中心主任鲁志宝也表示,提高电动汽车的质量安全不能仅靠消防,“实际上,消防对于灭火是亡羊补牢,而未雨绸缪要靠车企。”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是关系行业发展进程的关键。在吴锋看来,解决电池安全问题要从多角度出发、从全系统入手,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大规模应用领域,可以引入一些新概念,包括车联网+智能电池,帮助推动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解决。
事实上,借助新概念,提升包括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业内已经有很多探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抄佩佩介绍了中国汽研基于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所做的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的探索。通过对大数据的监控、分析、评估,可以有效提升对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预警,未来还有更多可拓展的应用。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进入示范应用推广阶段,其安全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缪文泉表示,当前,需要关注燃料电池汽车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电池、发动机和动力系统、整车等多个方面,以确保相关示范应用的安全运转。
车辆安全仍奔跑在持续提升的路上
在新能源汽车安全备受关注的同时,传统汽车的安全也奔跑在持续提升的路上。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龚标就表示,是否很好的履行了社会责任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而言,交通安全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从重特大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性调查的诸多安全案例中可以看出,车企在促进交通安全方面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需要持续不断地提升。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认为,通过对车辆事故的深度分析,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安全性能,“我们可以通过对共性问题的梳理排除车辆事故安全隐患;通过缺陷调查预警安全事故;通过事故分析修订标准。”肖凌云强调,“我们做事故分析的目的是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更为关键的是,事故深度调查体系同样可以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发挥作用,帮助提升相关车辆的安全性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副主任董红磊表示,将于明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效果评估指南》将对召回实施更规范、更公开、更合理的指标式管理,以推动召回更好的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提升在用车的安全性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研究发展部主任尹彦表示,产品是安全的要素,同时也是政府部门监管的体系。而生态环境的安全是一个新的安全领域,主要是涉及到环境保护、排放等新的体系,生态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也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闭环的体系。“虽然我国环境排放召回制度在法规出台初期可能会给行业带来的一定冲击和挑战,但从长远看,这不仅是冲击和挑战,还会是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和激励器,将会促进我国机动车行业更重视排放相关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
车联网安全是自动驾驶的保障和前提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在更加务实的政策推动下,细分领域的商业模式初现,但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识有待提升。”正如